于吉在宛城一直待到过了年。因为于吉的存在,不光宛城内的居民,宛城周边的大小村落中,乡绅百姓也都闻风而来,给于神仙献上自己的供奉。
城南人口本来较为稀疏,住宅少了,道路也比较宽敞。但此时,由于路边有于神仙的法台存在,几乎全宛城的百姓都拥到了城南,将原本宽敞的街道给堵了个水泄不通。
聪明的小贩们将小吃摊、杂货摊纷纷转移到了城南来,人越来越多,甚至硬生生的在城南开启了一场新年庙会。
大年初三,这是给先祖上坟的日子。中华民族的信仰观念有一个显著特点——什么神都信,但信什么神都不如对自己祖先的祭拜来的虔诚。
所以,到了这一天,来城南的百姓减少了将近七成。于吉琢磨着自己在宛城也赚的差不多了,于是将那些不值钱的东西或者散碎财物,都换成了金银之类的贵金属以及珠宝玉器。最后,于吉三人备足了干粮,带着两箱金锭子和一箱五光十色的珠宝玉器,赶着马车在宛城父老的欢送一下,施施然出了城。
半个月后,襄阳城,刺史府内。
襄阳的刺史府,更像是一座巨大的花园。
进得门来,便是一条冗长的走廊,走廊两侧,假山池塘之下,百花争艳,饶是在寒冬之中,外面百花都谢了,刺史府内却依然有几抹妍丽嫣红。
然而,花也好,树也罢,亭台楼阁也罢,此时冲进大门的蔡瑁却全无心情欣赏。
蔡瑁如今也才三十出头,正是一个男人最年富力强的时候。他的脸庞线条刚毅,将一个男人的坚强和勇敢表现无遗。他的眼神锐利,但也已经带上了些沧桑之色,身上是玄色的战甲,曾经只喜欢穿战袍的少年游侠,如今早已习惯了战甲的重量。
十年前,刘表刚成为荆州刺史时,江南宗贼兴盛。年方弱冠的蔡瑁血气方刚,仗剑下江南,率区区千骑,却破竹之势扫平荆襄,为刘表入主荆州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也正因为如此,在荆襄七大豪门——庞、黄、蔡、蒯、马、习、杨之中,蔡家曾经是唯一掌握军权的大族,当真是显赫一时。
虽然在之后,为了制衡蔡家,刘表有意扶植黄家,并且让委黄家嫡房的黄祖以重任,命其统帅大军镇守江夏。这一举措虽说是为了防备江东孙家,实际上也有遥相呼应,牵制蔡家之意。
只不过,到目前为止,这种牵制虽然让蔡家感到了危机,却未能动摇蔡家军权的根本。换言之,黄祖还没壮大到可以和蔡瑁分庭抗礼的地步。因此,刘表的次子刘琮主动与蔡家联姻,获得蔡家支持后,黄祖便向长子刘琦抛出了橄榄枝。
而借着夺嫡之争,双方的矛盾进一步被激化,这种事态,刘表却觉得已经逐渐超出了他的控制。刘表曾以为自己是个好棋手,他先布子蔡家于荆襄,待其发展之后,又布子黄祖于江夏,使其相互制衡。
却不想,棋子们逐渐壮大,虽然确实按照刘表的预想斗争不断。但......却也逐渐越来越不把他这个荆州之主当回事了。不得已,下棋的人也被卷进了漩涡,成为了一颗棋子。
现在的荆襄,蔡瑁想要吞掉黄祖手上的军权,维持蔡家的绝对武力。黄祖则要再从蔡家身上咬下一块肉,加强黄家的势力。而刘表则要同步削弱两家权力,同时扶植没有豪门背景的武将,以防止蔡黄尾大不掉。
三方虽然暗斗不断,却一直缺少一个明争的机会,也就是说,三方虽然各怀鬼胎,小动作不断,却一直掀不起大风浪。
蔡瑁要争,需要一个契机,这个契机来自北方。
黄祖要争,需要一个契机,这个契机来自江东。
刘表要争,需要一个契机,这个契机来自内部。
而如今,北方曹操和袁绍正在决战,无暇南顾,江东孙策刚收拾了严白虎,正忙于安内。所以,蔡瑁和黄祖的契机,都没能等来。
虽然如此,蔡瑁和黄祖数年经营,自己家族在荆襄已经可以称得上稳如磐石。如此一来,刘表想要从内部发难的契机更是难以寻求。
但今天,却发生了一件事。
这件事说大不大,说小却也绝不算小。
可是,因为这件事,却使得蔡瑁的姐姐,也就是刘表的蔡夫人不惜动用密探,也要传达到蔡瑁耳中。
“斥候来报,琅琊阁于吉出现在襄阳城北一百八十里外,观其行进方向正是襄阳。你姐夫准备派人前往迎接,拟定派遣的是蒯家的蒯良和将军文聘,你知道该怎么做!”
密探向蔡瑁传达过蔡夫人的原话之后,蔡瑁当即也明白了过来。
于吉,说好听点是一位大仙,但是在武将们眼中,这样的人分明就是神棍,只会妖言惑众罢了。
但是蔡瑁自然也不是傻子,刘表派蒯良和文聘去迎接于吉,其目的何在,一目了然。
现在的荆州政坛,在诸方势力相互掣肘之下,几乎是一潭死水,而于吉的到来,则像是死水之中进来了一条鱼。
刘表就是想借助这条鱼,将死水给搅浑了。
刘表争权,不需要借助外力,反而,只要他能对内树立起一个可以与蔡、黄梁家呈三足鼎立态势的权力集团,那么,这个集团的政治诉求是依附刘表的,其政治利益则是以损耗蔡、黄两家利益为前提的。
说的简单些,比如说整个荆州是十枚铜钱,蔡家占了四枚,黄家和刘表各占了三枚,现在,刘表要扶植起另一个“两枚”来,那么,这两枚自然就是从蔡家和黄家夺走的。
到时候,刘表三枚不变,蔡家和黄家则变成了三枚和两枚,而刘表又有一个新扶植的两枚作为盟友,荆州的局势就变成了五比三比二。
如此一来,高下立判。
那么,变成三和二的蔡、黄有没有可能联手呢?
不会。
现在两家因为牵扯到夺嫡之争,已经打的不可开交了。双方一个支持刘琮,一个支持刘琦,天生就不可能再联合一处,除非黄家放弃支持刘琦,转而也去支持刘琮。
如此一来,得到巨大助力的刘琮自然是稳坐世子之位。但刘琮可是蔡家的女婿,人家的正房妻子是蔡家的女儿,随着刘琮上位,蔡家必然瞬间膨胀坐大。
到时候,蔡家要压榨甚至清算黄家,黄家只能毫无反抗之力。
所以,黄家即便是被刘表夺走了一部分权力,他也只能向刘表靠拢,毕竟刘表才是真正的荆州之主,而黄家本来也只是刘表的臣属而已。
而且关键的是,黄家靠拢刘表之后,双方打压蔡家,那就变成了七对三,在如此优势之下,刘琦成为世子的可能性将反超刘琮。
若是如此,黄家将来可就有了“从龙之功”,就算在黄祖这一辈不能斗过蔡家,在下一代身上,黄家也必取蔡家而代之。
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,都发生在刘表能将这个“二”树立起来的情况下。
如今,刘表是要抓住机会去扶植这个“二”了,若如此,蔡瑁岂有不阻拦的道理?
话说回来,一个于吉,可以产生这么大的作用,甚至让一个新的政治集团在荆州扎根?
未尝不可!
只要人选得当,运作得当,使每一个人都发挥其最大能量,此事便大有可为。
蔡瑁想的很明白,于吉虽然是个神棍,但他在百姓中的号召力和威望却是极盛的,而且,这琅琊阁本部就在江淮一带,于吉的信众也以江东和荆襄的百姓居多。
这些“信众”和那些只祈求于神仙给药的百姓不同,他们是被于吉洗【X】脑过的,只要于吉给出合理的理由,这些人是可以随时揭竿而起的!
再加上,于吉在外面这些年赚钱无数,更结交了大量权贵.......
若能得到于吉支持,不仅等于得到了一批预备兵员,甚至等于得到了大量军资金和外援力量。
从这个角度出发,结交于吉,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至少,就算自家不能结好于吉,也不能让于吉被刘表请了去!
蔡瑁充分考虑到了这里面的利害关系,因此,在出发之前,蔡瑁已经让密探快马传令:“去,告诉德璋,让他如此这般.......”
吩咐完毕,待那密探快马离开之后,蔡瑁这才风风火火,闯进了刺史府中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