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协曾以为,这次的新年要和张春华一起在路边度过。
却不料,地点依然是路边,人却已经换了。
从一个艳丽无双的少女,变成了一个三角眼的糟老头子。
这样刘协觉得很不爽。
然而,虽然说是在路边过年,刘协却不得不感慨琅琊于吉强大的影响力。
离开东陵关已经数天,眼看就要过年,此时刘协他们却断粮了。
刘协跟于吉商量,是不是寻个村镇,采购些干粮回来。于吉却摇了摇头,得意的笑了笑:“小子,跟着琅琊于大仙,还需要采购什么干粮吗?老朽我走到哪儿,贡品就会跟到哪儿。”
说完,于吉带着刘协和婉君,居然施施然走进了宛城,而且直奔宛城太守府。
接下来,让刘协几乎要把眼珠子都瞪出来的一幕发生了。
于吉领着二人走下马车,来到太守府门前,只对守门卫兵说了一声:“老朽琅琊于吉,去叫本地太守出来迎接。”
“人家再怎么也是堂堂太守,那是掌握实权的人物,回来迎接你一个神棍?”刘协对于于吉的托大却有些嗤之以鼻。
在他的记忆之中,此时宛城虽然已经归了曹操,但应该还是由张绣在管理。张绣一介武夫,更不应该会买于吉的账才对。
但马上,刘协就发现他的想法错了。
卫兵回去通传不多久,一身居家常服的张绣,就赤着两只脚,踏着木屐奔了出来。
“于神仙何在?于神仙在哪里?”张绣一面问着一面跑出了太守府的大门,见到于吉之后,张绣满面惊喜,主动拜倒施礼:“于神仙大驾光临,弟子不甚惶恐!请恕弟子未能出城远迎之罪!”
于吉笑呵呵的搀起张绣:“将军不必如此,老朽只是路过宛城,想起将军在此,特来探望。将军婶娘的病可好些了?”
张绣的婶娘,自然就是那位大名鼎鼎,甚至为了她,让曹操痛失爱将典韦的邹氏了。
张绣再度归降之后,曹操自然不可能故事重演,再去招惹邹氏这祸水。那样一来,不仅张绣不好看,曹操也无法跟麾下众武将交代。因此,这邹氏就一直呆在了宛城。不过,由于她曾和曹大人有过露水情缘,还促成了张绣曹操的反目。因此,也导致了邹氏三十出头的年纪,就变成了个谁也不敢招惹的“黑寡妇”。
如今,张绣也只有把自家婶娘放到后宅,好生安养起来。其实话说回来,张绣和邹氏的年纪倒是相差不多,所以有些人也总觉得张绣是对邹氏有些非分之想,所以对曹操霸占邹氏才如此深恶痛绝。
当然,这些话张绣知道,他更明白积毁销骨,众口铄金。问题是,这事儿越抹越黑,他没办法解释啊......因此,张绣只好抱着清者自清的念头,不去理会这些风言风语了。
此时听于吉问起自家婶娘,张绣受宠若惊的道:“于神仙竟特地来探望弟子,弟子真是感激涕零!婶娘自于神仙施法禳祈之后,病势大见好转,如今已经没什么大碍了。”
“甚好。”于吉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散发着奇异香味的黄符来,“将军可将此符交与令婶娘,使其藏于枕下,自可保诸邪不近。”
张绣千恩万谢的接过符咒,于吉又吩咐道:“老夫要在这宛城内布道三日,不知将军可否行个方便?”
“那太好了!”张绣一听喜出望外,“平时弟子请您都请不来呢,于神仙肯在我宛城内布道,乃是我宛城百姓之福啊。于神仙放心,我这就在宛城南为您设坛,并且号召全城百姓都来拜谒于神仙!”
看着张绣离去的背影,刘协不禁微微轻笑,再看向于吉,印象倒是有些改观了。
刘协本以为这于吉是个标准的神棍,是个大奸大恶之徒。但是刚才于吉拿给张绣的符咒,刘协问得出来,那上面的香味分明是药香。这于神仙看来不仅仅是招摇撞骗,同时也精通医术,还做着悬壶济世的工作。
医者仁心,也许于吉的本性真的不坏,只不过做事太冲动,太不留余地了?
刘协正要改变对于吉的看法,打算将其看作一个善人。
但第二天发生的一切,却让刘协瞬间看清了这个人的本质。
翌日,宛城南。
张绣的办事效率堪称神速,仅只一天的时间,城南便建起来一丈高台,高台差不多有一个教室那么大,但上面只有一个座位,是给于神仙单独准备的。
高台后面还撘起一块幕布,在幕布两侧,分别写着“琅琊阁主”和“神仙于吉”两行大字。
宛城百姓们在得知大名鼎鼎的于神仙居然大驾光临宛城,也都欢呼雀跃。有人甚至天还没亮就从家里跑了出来,自己带了饼和草垫子,就为了能占个离高台比较近的位置,能一睹于神仙的尊荣。
在寒风之中,百姓们一个个冻的发抖,但他们的心是火热的,他们要见到于神仙的意志是坚强的!
于是,在数千人翘首以盼之下,沐浴着晨光,身穿鹤氅,披头散发的于神仙忽然“从天而降”。
等众人反应过来时,于神仙已经盘腿稳坐讲坛之上。这样别致的出场方式,这样仙风道骨的做派,立刻就赢得了台下一阵欢呼。
“于神仙,于神仙!”
“于神仙法力无边,于神仙寿与天齐!”
“于神仙,小女子愿终身侍奉您左右.......”
.......
听到台下阵阵声浪,刘协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的那些偶像明星,那些“长腿欧巴”或者“托福男孩儿”一出场,好像底下也是这种反应啊。
刘协不禁想起了这位三角眼的于神仙,这家伙走的......居然是偶像明星的路子?
别看刚才于吉从天而降这招在百姓们看来神乎其技,在刘协看来实在是破绽百出。前世吊威亚他也不是没看过,就算不吊威亚。以这白幕布为背景,给这位于神仙绑根白绳子,离得这么远,别人也看不出来啊。
在山呼海啸般的尖叫和欢呼声过去后,于神仙咳嗽一声,开始了他的讲道:“昔之天地与今天地,有始有终,同无异矣。初善后恶,中间兴衰,一成一败。阳九百六,六九乃周,周则大坏。天地混齑,人物糜溃,唯积善者免之,长为种民。种民智识,尚有差降,未同浃一,犹须师君。君圣师明,教化不死,积炼成圣,故号种民。种民,圣贤长生之类也。”
于神仙在这里“天地今昔”的讲了一大堆,刘协看那些百姓里面,虽然一个个装作听的入神,但实际上能听懂的实在寥寥无几,他们还坚持着没走,完全是因为于吉强大的个人魅力。
于吉似乎也知道,他这些冗深的经文,对普通民众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。因此,于吉在讲了不到半个时辰的经之后,就吩咐道:“可以开坛放药了。”
一听到“开坛放药”四个字,台下百姓们顿时振奋起了精神,让他们听经他们听不懂,但是于神仙给放仙药,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啊,这也是他们来此的主要目的。
幕布后面,有几个张绣派来的士兵托着红木的托盘,托盘上有装在瓶子里的药丸,那时候叫做“丹”,也有纸包的药面,那个时候就叫“散”,还有的干脆就是一道道的黄符。
刘协和董婉君也托着托盘,帮着于吉打下手。实际上,于吉还真不敢让刘协离开他太远,万一趁着他布道的时候,刘协跑了可咋办?
对此,刘协倒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,本来这治病救人是做好事,刘协帮于吉做点事也没什么。
于是,随着放药开始,刘协、婉君以及那些士兵,端着托盘纷纷从幕布后转了出来。
本来刘协是面带微笑,等着于吉给众人放药的。
可是逐渐的,刘协就发现事儿有点儿不对了.......